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其他> 「與幸福有約」線上系列講座 面對網絡霸淩我可以怎麽做

其他

字級

「與幸福有約」線上系列講座 面對網絡霸淩我可以怎麽做

【人間社 李美暉 馬來西亞八打靈報導】 2021-11-14
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於11月9日透過YouTube頻道直播「與幸福有約」系列講座「面對網絡霸淩,我可以怎麽做?」邀請人類性學碩士張寶雲和美國NBCC-I心理健康疏導員課程認證的合格培訓師鐘康盈共同主講,喚醒大家對網絡霸淩的醒覺。講座播出後有近900人上線參與。

講座開始,主持人琣詒提問,什麽是網絡霸淩?網絡霸淩的原因與動機?張寶雲表示,霸淩是一種攻擊的行為,是霸淩者對被霸淩者長期間身體或心理的傷害,如毆打身體,拉扯…;慣性霸淩行為,例如在學校常發生的排擠、孤立被霸淩者;語言霸淩則是用語言恐嚇、嘲諷的行為;被霸淩者長期被欺壓會反擊是一種惡性循環。網絡霸淩是透過網絡科技,以貶低、騷擾、性暗示、恐嚇他人等網絡語言,造成當事者害怕、受威脅而感到不安全。

隨著社會進步,網絡世界的發展及普及化,網絡霸淩事件日趨嚴重,孩子們在網絡資訊下交朋友,在線遊戲,由於以上活動不是面對面進行,而是通過手機、 社交網站、 電子郵件,隱秘性高,容易成為網絡世界霸淩受害者。霸淩者認為在網絡上的惡言惡語是一種玩笑,一種樂趣,在現實生活中,他生活苦悶,也有許多委屈、不滿,他攻擊別人覺得有快感,有成就感,他沒察覺出他已對別人造成恐慌、害怕,他用不當語言把自己想法加在別人身上,凸顯出霸淩者的自卑感與缺乏自信。

鐘康盈說,網絡霸淩肯定會影響當事人的心理健康,只是嚴重度因人而異,也要看個人的性格和抗壓程度。被霸淩者若是性格樂觀,他可能一笑置之,不為所動,但心性比較敏感者會覺得自己被針對,會傷心難過,感到無助、焦慮、失去自信心。霸淩者看到被霸淩者情緒失控,他感到開心,他覺得自己能夠操控別人而感到高興。受欺壓的孩子,情緒上會受困擾,以為自己有問題,不肯出去見人甚至輟學。對於這些霸淩者及被霸淩者,雙方都需要幫助。沒有人喜歡被霸淩,霸淩者喜歡找比較嬌弱的人來欺壓,背後原因可能是家庭環境,或是來自暴力家庭,長期被欺壓,因而以欺壓別人来報复而感到快樂。其實霸凌者是想被看見,被關注。

如何幫助被網絡霸淩者?若孩子遭到欺淩,大人可以怎麽做?張寶雲說,孩子被霸淩時會有出現各種情緒,父母需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,把責備化為理解,關掉網絡,疏導孩子的情緒,幫助他走出困境。不要回應霸淩者的訊息以免掉入霸淩者的陷阱。霸淩者也需治療,家長要知道他的孩子為何會去霸淩別人。在網絡世界裏,要教育孩子有同理心,孩子在手機屏幕上做出傷人的話而不知他已對別人做出傷害,指導孩子用簡易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。

鐘康盈說,科技越進步,發生霸淩的機會越來越多,欺淩別人是匿名的,沒人知道是誰做的,霸淩事件防不勝防,我們需有自省能力和自覺能力。當我們遭到騷擾時,要如何處理?不要自責,當別人針對我,要認為這不是我的錯,是霸淩者的問題。身為父母要理解孩子,給予肯定,支持及幫助。若被陌生人騷擾,自己覺得不舒服也不要回應,若有圖畫等立刻刪掉。若是被認識的人騷擾或性暗示,立刻警告他,請他停止這種行為,不然會去舉報他,保留證據以防萬一。面對騷擾事件息事寧人是一種消極的行為,霸淩者會繼續去騷擾其他的人。不要報復網絡霸淩者,冤冤相報何時了,別使整個網絡世界烏煙瘴氣,我們須締造一個祥和,平靜,健康的網絡環境。關於移花接木的性感照,我們必須要懂得隱私權,要學會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隱私,切記不要和人拍親密照。網絡世界沒有國際,一旦上了網就難於收回。

如何打造友善的網絡交流平台?鐘康盈認為預防勝於治療,霸淩事件最好別讓它發生,把時間用在預防與教育工作上更為重要。提供網絡平台者和使用者應有明文規定,不許上載不友善的畫面或訊息,違反者,立刻刪除資格。教育小朋友使用網絡時不散播不好的訊息。不說傷人的話,要以戒為師,別讓惡念升起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疫情期間網絡成了不可或缺的溝通平台,大家在利用網絡同時,要懂得保護自己、照顧好自己。

12345678910第1 / 11頁
追蹤我們